·96·医药前沿2024年4月第14卷第12期综合医学炎链球菌感染(19例),另有流感嗜血杆菌感染(15例),卡他莫拉菌感染(3例)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例)。合并组和未合并组中分别有10例和4例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2方法收集上述109例患儿入院前和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住院前发热时间、热峰、热峰持续时间、是否有基础病、入院后是否有肺部啰音、是否有喘息、是否神志/意识不清,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检测结果,以及病情转归[转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住院时间等]。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变量,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检验统计量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合并组的年龄更小,均<5岁,且热峰持续时间更长,有基础病史、合并喘息、神志/意识不清者占比更高,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更多,CRP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临床转归分析两组患儿最终均康复出院,但合并组患儿转PICU31例(47.0%),多于未合并组的5例(11.6%),且住院时间长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均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易感。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流感病毒代际传播情况复杂、范围广,扩大了流感病毒传播范围,延长了其传播链[1]。而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弱,转为重症肺炎的风险更大[2]。流感病毒通过直接的致病作用扰乱呼吸道后,容易继发细菌性感染,而呼吸道细菌感染也可能继发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学数据表明,大多数流感患者死于继发细菌性肺炎,而不是单纯流感病毒感染[3]。因此,分析细菌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4—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儿科住院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109例。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诊断符合《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4]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5]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有流感样症状;(3)入院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