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比较借鉴聚焦“双减”优化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李红(光泽县实验小学,福建南平354100)【摘要】“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和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在于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作业的适切性。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强化语文校本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以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春夏秋冬”教学为例,提出“关注学生兴趣,强化课前校本作业设计”“关注学习效果,优化课堂校本作业设计”“结合学生天性,活化课后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旨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促进语文作业价值和功能的有效发挥。【关键词】“双减”;优化;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1-0029-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1.010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对不同学段作业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学校要确保小学1—2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着眼学生发展,通过校本设计优化,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一、关注学习兴趣,强化课前校本作业设计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作业达到“检测”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判断学生的起点经验和能力,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状况;第二,能够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三,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够围绕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促进学以致用。“双减”政策旨在让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解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非对作业价值与功能的否定。教师要充分理解“双减”政策精神、内涵,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围绕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语文校本作业的弹性化、个性化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在确保作业功能和效力的同时,促进“双减”政策落实。(一)设计视听类作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小学1—2年级阶段,学生需要认识的常用汉字为1600个左右,识字教学需要让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