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AMPUS教学纵横73-周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立足化学科学来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课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构筑最优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和化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评一体中得到落实”。本文将引入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突出“情境教学和探究教学”,从而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让他们从知识到技能,从过程到方法,从科学精神和个性发展都能在自然生成中进行。一、认识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的内容与价值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是一种基于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做结合的过程,学生应通过积极参与和探究来构建知识。图1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的内蕴及价值首先,巴班斯基的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学生主动性。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繁多,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存在差异。通过巴班斯基理论的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巴班斯基的理论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高中化学教学需要通过实验实践、讨论与思考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巴班斯基的理论鼓励教师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理解。再次,巴班斯基的理论注重动态评价和反馈。高中化学学习需要考虑知识的建构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最后,巴班斯基的教育最优化聚焦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潜能的激发,例如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二、理顺“课程宏观与课堂微观关系”,构建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化学教学为了构建从知识到能力的化学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以及主动性,处理好课程宏观与课堂微观之间的关系。以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计量——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的教学为例,可以考虑以下教学策略。第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真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让学生意识到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第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方式,教师可以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