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4期2023年8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Vol.43,No.4Aug.,2023收稿日期:2023-01-17修回日期:2023-04-14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突变模式下华北农业区地下水保障能力响应特征”(4170226);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1L559);太原工业学院青年(后备)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项目(202104)第一作者:王电龙(1981—),男(汉族),山东省安丘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sxndwdl@163.com。通讯作者:冯慧敏(1980—),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fenghuimin1997@163.com。降水对华北农业区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影响王电龙1,2,张光辉3,冯慧敏4,狄帆5,张西珠1,杜旭婷1(1.太原工业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12;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801;4.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太谷030801;5.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02)摘要:[目的]评估降水对华北农业区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影响,为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地下水保障能力(F)评价理论体系,采用地学统计、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降水对地下水保障能力影响的时空特征。[结果]①随降水量变化,F值空间分布变化明显,多年平均和丰水年以“基本保障”分布为主,枯水年则以“难以保障”为主;②随降水量变化,不同区位F发生频次亦不同。在燕山山前平原和太行—冀中平原,当降水频率分别>75%和>50%时,F值均在0.5以下;太行—豫北平原,当降水频率<75%时,F值升高至以大于1.0的频次为主;中部—豫北平原,当降水频率<50%时,F值均增大至1.0以上;当降水频率<25%时,中部—鲁北平原和滨海平原F值均增大至0.5以上,而中部—冀中平原只有少数年份F大于0.5。[结论]降水是影响地下水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平水年和枯水年仍为“较高保障”的区域可适当扩大农业种植规模,对丰水年为“难以保障”和“较低保障”的区域,应适当压缩农业种植规模。关键词:降水变化;农业区;地下水;保障能力;华北平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8X(2023)04-0276-07中图分类号:S274.3文献参数:王电龙,张光辉,冯慧敏,等.降水对华北农业区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23,43(4):276-282.DOI:10.13961/j.cnki.stbctb.2023.04.033;WangDianlong,ZhangGuanghui,FengHuimin,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