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小衔接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所选择的内容和形式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身边的生活元素为基础,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营造氛围,建构数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另一方面应关注数学素养,逐步提升认知,不断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养成应用意识。一、引入话题,表达互动中链接生活元素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互动、自由表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例如,在“位置”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实际上已经接触过与“位置”相关的描述,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位置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位置的相关话题,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对位置的认知。教师设计生活化的话题:(1)围绕“上、下”主题描述家中玩具的位置;(2)围绕“前、后、左、右”主题描述周围同学的位置。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学会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实现数学问题情境化。另外,教师还可选用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以图形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这些“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现,包括公交线路上的前后站点、汽车行驶的前后位置等,让学生通过多种生活元素拓展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促使学生对新知的深刻理解。二、创设游戏,思考中提升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创设数学游戏,让学生对数学的感悟更为具体、有趣。在创设游戏时,应注意调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数学经验,使其拓展应用到小学阶段,促使他们延伸思考、激发兴趣、强化认知。例如,在“左、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幼儿园教师教学生通过左、右手区分左右位置为引导,让学生指出左边和右边。在学生掌握左右位置的辨别后,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做“左右转”的游戏,先让他们面朝黑板(与其他坐在讲台下的同学同方向),由教师喊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右转、向前走一步,可以请台下的同学指出他们的错误。然后请一两个同学喊口令……上述的教学片段,从位置认知的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方式出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左、右位置的判定。三、看图说话,初步培养数学表达图形化的教学内容在幼小衔接阶段尤其常见,它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数学幼小衔接教学路径——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位置”单元的教学为例◎肖咏婧【摘要】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