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INFOSECURITY2024年第3期网域动态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罗皓翔连续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慧网络及应用团队2022级博士生罗皓翔以第一作者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旗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期刊IEEEInternetofThingsJournal(IEEEIoTJ)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IEEETVT)、IEEETransactionsonNetworkScienceandEngineering(IEEETNSE)IEEETransactionsonNetworkandServiceManagement(IEEETNSM)上连续发表4篇学术论文。在IEEEIoTJ发表的成果题为PerformanceAnalysisandComparisonofNon-IdealWirelessPBFTandRAFTConsensusNetworksin6GCommunications。博士生罗皓翔为论文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孙罡教授为论文通信作者,美国杜克大学XiangyueYang(格拉斯哥学院2023届毕业生)虞红芳教授,中国电信研究院雷波高级工程师以及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ohsenGuizani教授(IEEEFellow)为论文共同作者。由于在安全性和隐私性方面的优势,区块链被认为是支持6G通信的关键技术。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和RAFT被视为支持区块链的无线网络中最适用的共识机制。然而,以往对PBFT和RAFT的研究很少考虑物理层的信道性能,如路径损耗和信道衰落,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网络相差甚远。此外,6G通信将广泛部署高频信号,如太赫兹(THz)和毫米波(mmWave),而当这些信号在无线PBFT或RAFT网络中传输时,PBFT和RAFT的性能仍然未知。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太赫兹和毫米波信号下的非理想无线PBFT和RAFT网络的性能,以更好地使PBFT和RAFT在6G时代发挥作用。在该文中,作者们研究和比较了太赫兹和毫米波信号在非理想无线PBFT和RAFT网络中的性能,考虑了瑞利衰落(RF)和近距离自由空间(FS)参考距离路径损耗。性能由共识成功率、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增益和能耗5个指标评估。结果表明,两种共识网络在毫米波下比太赫兹具有更低的共识成功率、更高的延迟、更低的吞吐量和更低的能耗。与无线RAFT共识相比,无线PBFT共识具有更低的共识成功率、更高的延迟、更低的吞吐量和更高的能耗。研究结果为未来在PBFT和RAFT网络中传输太赫兹和毫米波信号提供了重要参考。在IEEETVT发表的成果题为ESIA:AnEficientandStableIdentityAuthenticationforInternetofVehicles。博士生罗皓翔为论文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孙罡教授为论文通信作者,张进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