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24年第2期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课标理念关注细节有依据,及时修正作对比。这多么像一节课的结束语啊,但并不是,因为课后的第二道练习题还没有完成。“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者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笔者对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图有些摸不着头脑,更不知道应该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才合适。难道仅仅是组织学生去对文章题目进行预测吗?如果是这样,那把这个任务放到开课之前不是更合适吗?当笔者把自己换位成学生,对六个题目都进行了预测之后发现,原来这六个题目预测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可以围绕人物和事件来展开预测,《柔软的阳光》《帽子里的秘密》可以围绕阅读时产生的疑惑来展开预测,《团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预测。由此可见,这既是对学生预测方法的巩固,又是对学生预测能力的再提升。于是,笔者大胆地将这六个题目分成了三类,并让学生课后去猜测这样分类的依据会是什么。笔者的追问还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找到了另一个答案:笔者在图书馆读书时,会根据书名先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原来,这是预测的又一个实用价值。当然,如果在预测题目之后,再引入一些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再陪伴学生去阅读、去预测、去验证、去对比,那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就搭建起来了。学生在猜测与推想中,能感受阅读之旅的乐趣,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运用策略去阅读更多书籍,那就更好了。为此,笔者将一直努力下去。(作者丁卫系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十六小学校长。)(责任编辑:陈思)【教学点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点评袁克丽丁卫老师通过追问统编教科书,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挖掘文本价值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课后练习题与学习伙伴对话,厘清统编教科书助学系统,设计教学活动,借助教材体系把握学生阅读经验,推进语言实践,让学习真正发生。一、挖掘统编教科书文本价值,确定教学目标统编教科书的编排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开始有梯度地安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梳理探究等语言实践中习得阅读策略。单元内部课文的编排逻辑也呈递进关系,承担的训练目标逐级提升。因此,只有树立单元统整意识,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挖掘每篇文本的教学价值,才能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预测策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特意隐去了故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