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浇筑工艺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2.入仓铺料3.平仓振捣4.浇筑后的养护案例五:浇筑前的准备作业包括基础面的处理、施工缝处理、立模、钢筋、预埋件及止水安设等。1.基础面处理1)对于砂砾地基,应清除杂物,整平建基面,再浇10~20cm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作垫层,以防漏浆;2)对于土基应先铺碎石,盖上湿砂,压实后,再浇混凝土;3)对于岩基,在爆破后,用人工清除表面松软岩石、棱角和反坡,并用高压水枪冲洗,若粘有油污和杂物,可用金属丝刷刷洗,直至洁净为止,最后,再用高压风吹至岩面无积水,经质检合格,才能开仓浇筑。2.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指浇筑块间临时的水平和垂直结合缝,也是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采用高压水枪或风砂枪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乳皮)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采用高压水冲毛,视气温高低,可在浇筑后5~20h进行;当用风砂枪冲毛时,一般应在浇筑后一两天进行。施工缝面凿毛或冲毛后,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使其表面无碴、无尘,才能浇筑混凝土。案例六:入仓铺料一、入仓铺料——冷缝平铺法1.原因:混凝土的层间间歇超出允许间歇。2.后果:出现冷缝,使层间抗渗、抗剪和抗拉能力明显降低。3.避免:调整分块尺寸、增大运输浇筑能力、改变浇筑方法、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混凝土入仓铺料方法混凝土入仓铺料方法主要有平铺法、台阶法和斜层浇筑法。二、浇筑工艺合理性分析H—浇筑仓厚度h—浇筑层厚度浇筑层面积:B×L×h浇筑能力:n×p=npt1—初凝时间t2—温控要求t3—入仓时间浇筑工艺合理需要t3+(B×L×h)/np≤min(t1,t2)三、分块尺寸和铺层厚度分块尺寸和铺层厚度受混凝土运输浇筑能力的限制。若分块尺寸和铺层厚度已定,要使层间不出现冷缝,应采取措施增大运输浇筑能力。若设备能力难以增加,则应考虑改变浇筑方法,将平铺法改变为斜层浇筑或台阶浇筑,以避免出现冷缝。为避免砂浆流失、骨料分离,宜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铺料间隔时间混凝土铺料允许间隔时间,指混凝土自拌合楼出机口到覆盖上层混凝土为止的时间,它主要受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混凝土温控要求的限制。混凝土铺料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的抗渗、抗剪和抗拉能力明显降低。(1)混凝土初凝时间。它与水泥品种、外加剂掺用情况、气候条件、混凝土保温措施等均有一定关系。施工时,可通过试验确定。(2)允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