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降水三、降水(一)降水的作用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用降水的作用是:(1)截住坡面及基底的渗水。(2)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3)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便于机械挖土、土方外运、坑内施工作业。(4)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放坡开挖--可提高边坡稳定性。支护开挖--可增加被动土压区土抗力,减少主动土压区土体侧压力,从而提高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减少支护体系的变形。(5)减小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二)降水方法的分类和选择【2014②选、2012②案】降水方法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降水目的、降水技术要求、降水工程可能涉及的工程环境保护等因素工程降水方法及适用条件表1K413021适用条件降水方法土质类别渗透系数(m/d)降水深度(m)集水明排填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降水井真空井点粉质黏土、粉土、砂土0.01~20.0单级≤6,多级≤12喷射井点粉土、砂土0.1~20.0≤20管井粉土、砂土、碎石土、岩石>1不限渗井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1由下伏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头条件确定辐射井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14~20电渗井黏性土、淤泥、淤泥质黏土≤0.1≤6潜埋井粉土、砂土、碎石土>0.1≤2佳分秘籍:明排粗浅井点深,真空单6多12,喷射20管井不限电渗6m淤黏土,渗透0.1~20,管井最大电渗小(三)集水明排(1)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佳分秘籍:降水明沟集水井,粗粒土层分层挖,沟低基底井低沟(2)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着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应采取防渗措施。(5)集水明排设施与市政管网连接口之间应设置沉淀池。(四)井点降水(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即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以方便土方开挖【2018①案】。2.真空井点适用条件降水方法土质类别渗透系数(m/d)降水深度(m)真空井点粉质黏土、粉土、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