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蒋大鹏($’(&)),男,广西金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012(&3+,-.4/.456,78.:("9&$)9(!:"&%文章编号:$"""#:"&!(!""&)"9#"&2%#"%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技术及主要特性蒋大鹏$,!,赵成久!,侯凤勤!,刘学彦!,范翊!,张立功$,!,褚明辉!,申德振$,!,范希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摘要:利用发射波长为9:"6+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光源,通过荧光粉转换方法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荧光粉主要采用稀土激活的铝酸盐<&=.%>$!?@8&A(<=B)。在工作电流为$%+=条件下,所研制的白光C*D的法向光强为!2’"+50;色坐标为!E";!’,"E";&&;显色指数为::;流明效率为$9;’.+FG。研究制备了不同色温的白光C*D,色温范围从!:""H2"""I,研究了色温与色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部分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关键词:白光C*D;蓝光C*D;荧光粉中图分类号:7J&$!;2文献标识码:=$引言!"世纪("年代末,首只B,=KL红色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C*D)问世以来,经过近9"年的努力,C*D的科研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年C*D发光强度首次突破了$50,主要是采用液相外延方法在B,=.=K材料中实现的[$],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高亮度C*D”的开端。’"年代初人们利用M>@N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开展了O6#B,=.L四元系材料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工作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效率,也将高亮度C*D的光谱从红光扩展到黄光、黄绿光[!H%],从B,=KL,B,=.=K到O6B,=.L,红光C*D的发光效率提高了近$"""倍。但是,由于蓝光和绿光C*D的效率一直非常低(低于$"+50)[(],蓝光和绿光成为C*D广泛应用的一个屏障。’"年代初以来,同样采用M>@ND方法,以氮化物为代表的蓝色和绿色C*D取得历史性突破,P;J,Q,+RS,成功地制备了高亮度O6B,J蓝和绿光C*D[:H’],蓝、绿光C*D的突破使得C*D形成三基色完备的发光体系,经过短短的几年,其亮度已经接近并赶上了红色C*D。近五年来高亮度C*D的市场迅速扩大,根据美国光电子学长远战略规划负责人TUV8SWPW88.8的说法,从$’’%年到$’’’年高亮度C*D的市场平均每年增长%&;:X[$"]。随着C*D效率的迅速提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