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展阅读1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闻一多《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拓展阅读2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2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课外拓展3余光中的家国情怀《老年文摘》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因病去世,享年89岁。对于大陆读者而言,最熟悉的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还是《乡愁》。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是整整一代人的痛思。在现代化进程中确立了国家观这位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诗人,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最为熟悉的依然是那首名为《乡愁》的诗。最近30年,这首诗入选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它定义了中国人一种情感模式:乡愁,是有关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综合性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他说,“我是地道的南京萝卜头”。1927年,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所在地。1928到1937年这段时间的南京,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一方面,很多人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另一方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报纸也经常讨论日本全面侵华的可能,这又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