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rzh-7788】古文·成语故事类试题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句中加点字。稍出近.之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2)下列句中的“之”指代内容不同的一项是()A.放之山下B.然往来视之C.虎见之D.蹄之(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4)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①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佣作,被雇佣劳动、劳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主人怪.之(____)②衡乃.与其佣作(____)③资给以.书(____)(2)翻译下列句子。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微信:rzh-7788】参考答案1.(1)【答案】近:靠近噬:咬止:只因:于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日常学习中对课内文言重点实词的记忆及特殊词语的记忆,如“止”是通假字。1.(2)【答案】D【解析】A项“之”代词,代驴;B项“之”代词,代驴;C项“之”代词,代驴;D项“之”代词,代老虎。因此选D。1.(3)【答案】(老虎)把他(它)当作神。躲在林子里偷偷看它(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解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稍”“慭慭然”“窥”的理解。1.(4)【答案】成语:黔驴技穷比喻义: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解析】这个故事如果没有接触过不好总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