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赏鉴】AppreciationofCulturalRelics清末乡土教材指的是清末全国各地编写的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带有地方志色彩的小学乡土课程教材,通常以某地乡土志或某地乡土教科书命名。《辛丑条约》签订后,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对政治、教育、军事、经济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改革。在教育改革方面,清政府受日本办学经验的影响,以及出于维护和加强统治的内在需要,开始推行具有忠君爱国教化作用的乡土教育。1905年,学部尚书张百熙上奏要求各地各级编撰相应的乡土志用作小学乡土教材。随后,学部颁布了乡土教材编撰的指导性文件—《乡土志例目》。在政府的号召下,各地编写了大量的乡土教材。《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即是在此背景下编撰而成的,是清末湖南乡土教材的佳作。1新学志士自发编撰清末湖南各地乡土教材基本由各地方长官主持,并组织当地的文人士绅或者学堂教育工作者进行编撰。《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则是由具有留学背景的新式知识分子辜天祐自发编写。辜天祐是长沙人,字兰荪,对地理学颇有研究。他是实务学堂一期的学生,其间受业于著名的地理学家邹代钧。他的好友在该书的《序》中写道:“曩者,吾与辜君兰荪同学两湖,其勤奋大为同人所推许,而尤注意地理,新化邹先生屡称赞之。”①由此可见辜天祐在实务学堂时就对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到了较好的近代地理学科教育,并且有所成绩。1898年,辜天祐被选送为北洋学堂学生。1899年,辜天祐东渡日本留学,还当过哥老会的首领,留学回国后在长沙担任教职。辜天祐回国任教后,游历国内外多地,为他编写教科书做了一定的积累。他对国内国际时局多有愤慨,正值清政府推行乡土教育,即以其专业学识曲线报国,历时三年著成《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这是第一本由湖南人编写的系统的湖南乡土地理志,也稍稍扭转了“惟我省各小学所用国文教本,多系他省人编辑出版,于湖南乡土知识尚属阙如”②的局面。2采用课目体,便于教学《乡土志例目》要求乡土教材需包括历史、地理和格致三科内容,与地方志多有重合。大部分的清末湖南乡土教科书都按旧地方志体例编写,即以卷划分内容。《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虽是按照朝廷推行乡土教育的宗旨编撰的,但是在体例上作者选用了更适合学堂教育的课目体。此书于1910年编成,共分为5册91课。辜天祐将全省乡土地理知识有机地划分为各【作者简介】陈园,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文博助理馆员,硕士,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博物馆学、陈列展览、闽南地方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