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5期田苗(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诗歌的成功翻译关键在于格式塔意象的成功再造。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认为诗歌翻译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心理实现与语言实现。本文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基础上对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蝶恋花·出塞》进行英译对比分析,选择龚景浩与宇文所安的英译本,分析二者在格式塔意象再造上的不同表现,从而得出结论:恰当的格式塔意象再造对诗歌翻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格式塔意象再造;古诗英译;《蝶恋花·出塞》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25-0034-03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下的《蝶恋花·出塞》英译作者简介:田苗(199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纳兰词是对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品的统称。纳兰词一直是国内文人墨客以及研究人员竞相分析的对象,但从整体性上分析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对于纳兰词英译的研究也为数不多。而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融合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审美再现,将意象放在整体视角中分析。本文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基础上对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蝶恋花·出塞》进行英译对比分析,选择龚景浩与宇文所安的英译本,分析二者在格式塔意象再造上的不同表现。一、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发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其核心是整体论,而且强调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而文学属于一种格式塔质,是意象和语言等的高度融合,也即要通过各种因素的组合表达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格式塔意象再造”这一概念由我国学者姜秋霞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中提出。其中的“意象”是在脑海中产生的整体意象,简而言之就是对能在脑海里想象出的画面的描述。格式塔意象的两个突出特征即整体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诗歌中的意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个意象,而是包含读者审美感受等的复杂组合;另一方面,格式塔意象不是简单的语言单位,且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文学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格式塔意象。这一理论认为译者应先充分理解原文,然后在大脑中形成格式塔意象,再用译文语言把意象再造出来。也就是说,理解原文是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而再造译文是格式塔意象的语言实现。在语言实现过程中,根据译者要表达的整体性意象,对于具体意象和语言结构的语言实现可能会与原文有一定差异。但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看来,适当地对语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