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月刊)2024年第3期(总183期)51Financialmanagement·财务管理高校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李艳娟【摘要】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对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力度。预算管理是高校组织协调战略目标、配置资源、提升效率的根基。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上存在缺陷,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本文阐述了高校构建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现行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以及思路方法,以期为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高校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一、引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是现代财政管理的基础与手段,对保障国家财政资源科学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2011年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支出绩效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将绩效评价的重点作为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并确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提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不仅要包含决策到预算资金分配相关内容,而且应当贯穿管理、实施、产出以及效益等整改过程,要能够对每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合理赋值,并赋有相应的解释说明,以百分制为基准制定评分表。2013年财政部发布的《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要求,构建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以财政、部门以及项目三类对绩效评价共性指标进行构建。但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实践应用中缺乏经验,不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新预算法的实施为高校如何科学、合理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反映自身预算管理情况指明了方向,高校构建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投入产出效益情况,为高校预算管理决策、方式方法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但有些高校在分类预算绩效评价实施上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人探究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思路方法提升工作成效。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二、高校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高校预算管理整体科学性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强,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方面都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不利于高校预算管理预期成效的实现。通过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对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各环节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反馈,为后续高校预算管理程序和内容的优化提供有效信息参考,有助于高校预算管理整体科学性、合理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