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2教学实践引言近几年,我国的英语教育正在慢慢将重心转移到交际上来,新课标认为英语教育应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与同样学习英语的双语国家不同,在我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并不多,课堂几乎成为使用英语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若要学生真正习得英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尽其所能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其使用英语的频率。其中,当双方交流出现障碍时,教师应积极协助学生调整沟通策略,与他们进行意义协商,使彼此的言语能被对方理解,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为中介语进一步向目的语靠近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概念界定朗(Long1983)的交互修正理论指出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沟通过程中会进行相互协商以促进交际,这种沟通技巧被称为交互修正。《应用语言学词典》就意义协商给出相应解释:①为双方对话顺利进行而作出示意;②会话时相互成就;③对会话内容或对话方式作出修正。李航(2016)认为,意义协商是会话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对话的顺利开展而进行的交互修正措施,其过程包括触发语、指示语、回答语及对回答的反应等。总而言之,意义协商指当对话者产生理解性问题或沟通障碍时,根据当时的对话情境所作出的策略性调整,以促进目的语输出,保证交际的成功,其特点为情境性、交互性、生成性。二、理论基础(一)输入假说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1985)提出输入假说,当二语学习者可以理解“i+1”的输入形式时,二语习得便发生了。这里,“i”指学生当前的中介语水平,“1”指稍高于学生当前的水平。克拉申认为,当谈话双方在交际中能让对方成功理解自己时,这种自动获得的输入程度是最好的。需要注意的是,输入的语言材料对于学习者来说必须是可理解性的。例如,一个英语学习者只是单纯地听英语听力原文,即便听上很多遍也无法习得英语。究其原因,学习者没有理解听力原文的核心意思,导致其成为无效输入。总之,目的语是学习者在自然语境中通过接触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而习得的。(二)输出假说斯温(Swain2000)提出“输出假说”,指出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而且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只有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才会注意句法信息,而不仅仅是语义信息。也就是说,语言输出会使学习者既关注语言的意义,又关注语言的【摘要】意义协商不仅能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