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与材料第44卷花溪区燕楼镇某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陈清(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水源队,贵州贵阳550081)冶金与材料Metallurgyandmaterials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Vol.44No.1Jan.2024摘要:崩塌地质灾害是贵州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文章以花溪区燕楼镇某崩塌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等方式综合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岩土体结构组成,查明灾害体范围、规模、变形特征,分析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危害情况、对崩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对崩塌变形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判定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灾害体的稳定性,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及防治工程建议,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研究区地质环境。关键词: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发展趋势;防治建议作者简介:陈清(1994—),男,贵州赤水人,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复垦等方面工作。近年来,贵州省地质灾害频发,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省委省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和关注。花溪区燕楼镇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为2018年全省高位地灾隐患专业排查工作时登记入库,该隐患点主要威胁下方居民房屋、交通要道(县道)、过往车辆、过往行人及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隐患点崩塌危岩带微地貌为陡崖,因陡崖上方节理裂隙较发育,可见节理裂隙切割形成的楔形体,虽然现状下危岩带上发育的危岩单体大部分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随着汛期的到来,危岩带上的危岩单体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会加剧崩塌的发生。1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区属浅切割低山溶蚀、剥蚀山地地貌,主要由山峦、缓丘组成,其间发育有冲沟及岩溶洼地。地形总体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趋势。危岩体沿线分布于崩塌危岩带各个部位,斜坡坡向主要为正西方向。崩塌危岩带坡脚斜坡上沿线可见古崩塌堆积体分布。该区受构造剥蚀及侵蚀作用,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较大,斜坡体上植被生长较为茂密。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有残坡积层(Q4dl+el)、二叠系茅口组(P2m)。研究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80毅,倾角为23毅,坡体为反向坡,无大型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但节理、裂隙、溶蚀现象发育明显。研究区主要有两组节理:①组195毅蚁58毅,线密度1~2条/m,宽2~5cm;②组340毅蚁60毅,线密度1~2条/m,宽3~8cm,两组裂隙与岩层层面相互切割,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楔形体咱1暂。陡崖带主要被这两组节理裂隙相互切割、组合,为危岩崩塌创造了条件。研究区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马林河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