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stru让青春放飞梦想一王丹红《飞旋的艾特莱斯》评析文/王英睿引子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从事民族室内乐创作。其中有一类是为传统民间乐种而作,比如,为江南丝竹而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对于这种“创新”,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有悖传统”。的确,“室内乐”是个西方音乐名词,这种小型器乐合奏形式大约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实际上,同一时期以及更早,中国也有相似类型的音乐品种存在,我们称之为“弦索”“弦索乐”,等等。这些乐种到目前仍遗存在全国各地,比如南音、潮州弦诗乐、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山东“碰八板”等。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结构、艺术风格及地域特色,因此,参照此类传统乐种进行室内乐创作应持有更加审慎的态度。由此我联想到了10年前王丹红创作的《飞旋的艾特莱斯》,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范例。克、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这些地道的新疆本土乐器,件件古朴、典雅,不仅能够弹奏独特美妙的音乐,而且还可作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这些形色各异的新疆特色乐器带来的强烈西域色彩,使本来就略显奇异的曲调浮现出更加独特而迷人的气质。首先来看乐队的“阵容”:两个艾捷克、两个高音热瓦普、两个低音热瓦普、一个都塔尔、一个弹布尔、一个扬琴、一个笛子、一个唢呐、两个打击乐乐器。这十三一、作品定位件乐器囊括了新疆乐器中拉弦、弹第一次听到《飞旋的艾特莱拨、吹管、打击乐这四大音色类斯》时,同很多人的感受一样,我别。在乐器总体的把握上,已经足的第一反应认为这是一首欢快的够完备,可谓阵容强大。接下来看“新疆木卡姆”。其实这个作品并看作曲家的“布阵”:笛子、唢非我们传统的木卡姆音乐,而是作呐、两个高音艾捷克、高音热瓦曲家王丹红为维吾尔族乐器量身打普担任旋律声部;低音热瓦普、造的、从西方室内乐角度创作的一都塔尔、弹布尔、扬琴担任和声首原创作品,曾在2012年CCTV全国声部,形成一个“音响团”以弥民族器乐大赛中夺得唯一一个最佳补音量的相对不足,与高音的旋原创作品奖。律声部相抗衡;低音热瓦普担当传统的木卡姆音乐都是时间、乐队坚实的低音基础。手鼓和打结构长大的套曲,《飞旋的艾特击乐在外围把握节奏贯穿始终。莱斯》是根据大赛要求的模式创作曲家为尽可能发挥各种民族乐作的,因为有时间限制,只能适器特色,将这些不同音区、不同当展开,相当考验作曲家的综合音色的乐器加以整合、调配,使提炼能力。乐器采用木卡姆器乐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