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024·3产业发展农事百科推广轻便化机械开沟施肥,改变云南茶农习惯撒施肥料的施肥方式,提高肥效,降低茶园化肥面源污染。调结构扩规模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黄文斌(普洱市思茅区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思茅665000)近年来,思茅区蔬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度发展的“瓶颈”。结合生产实践及李崇光等[1],赵晓晨等[2],毛昭庆等[3]的分析探讨,对思茅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季节性和结构性缺菜、市场流通体系滞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布局基地、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基地认证等对策措施,以期为菜农服务,推动思茅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茅区是普洱市“常年蔬菜优势产区”和“冬春蔬菜优势产区”。近年来,思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全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以产业兴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思茅区蔬菜产业综合效益凸显(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统计,思茅区现有常年固定蔬菜基地966.67hm2(设施大棚300hm2,露地蔬菜666.67hm2),冬春辣椒、无筋豆、豇豆等蔬菜畅销北京、新疆、山东等地,小黄姜等销往广州、香港等地,远销欧洲国家,深受广大客商欢迎。2022年,全区蔬菜总播种面积4333.33hm2,总产量9.75万t,实现产值2.92亿元(按3元/kg计);2023年,全区常年种植蔬菜面积1066.67hm2,总播种面积5000hm2,总产量10.5万t,实现总产值3.15亿元,效益良好。(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思茅区以种植白菜、青菜、结球甘蓝、黄瓜、无筋豆、水晶豌豆、豇豆、辣椒、番茄等蔬菜种类为主。通过长期发展,尤其是设施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整碗村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以永庆蔬菜基地、四丘田蔬菜基地、下寨蔬菜基地为主,以其他零星基地为辅助”的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常年蔬菜自给率为70%左右。(三)流通体系基本形成思茅区目前共有蔬菜直销点(直销店)33个、蔬菜冷库1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4个、蔬菜批发市场3个、配送中心4个、集贸市场12个、商场超市18个,形成了“15分钟蔬菜购买圈”,缓解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四)科技体系初步形成思茅区经作部门专门负责开展蔬菜新品种的引选、示范和推广,设立机构和人员,科技体系逐步形成。尤其是2020年普洱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引进了李天来院士团队——设立普洱绿色蔬菜发展创新研究中心,承担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普洱试验站)的部分工作及实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辐射带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