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MUSICLOVER从一个音说起“在亚洲,一个音就能构成音乐,一个音的本身就是力量。”韩国作曲家尹伊桑(IsangYun)如是说。亚洲音乐真的仅由一个音丝路回声•乐人谈EchoesfromSilkRoad·DiscourseonMusicians一音一世界文字_陶兆聪、李鹏程AWorldinEveryNote“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我的脚步和耳朵曾一次次在陌生的世界流连忘返,故于此“丝路回声”专栏分享所见所闻,在“逍遥游”“乐人谈”“十问”三个板块中,见证“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声音在当代的无限延伸。这一抹新鲜的色彩和你处于同一时空,或许在未来某个奇妙的时刻,你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听见他们在永恒歌唱。构建吗?一个音如何构建音乐?亚洲很多国家都有通过“音的腔化”来润饰单音的情况,如中国古琴的吟猱绰注、蒙古族长调的“诺古拉”颤音、昆曲的“橄榄腔”、朝鲜族民歌的“摇声”、印度音乐的卡纳提克(Carnatic)体系、日本尺八演奏的“摇头三年”等。最早使用单音技法的意大利作曲家贾钦托·谢尔西MUSICSEA乐海拾贝010203010203韩国作曲家尹伊桑意大利作曲家贾钦托·谢尔西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272024.02(GiacintoScelsi)深受东方哲学和音乐的影响,在听到藏族乐器铜钦(又名“大法号”)那神圣的长音后,造就了其“单一音”技法。后来,尹伊桑将这种技法称为“主要音”,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ToshioHosokawa)将其称为“母胎音声”,中国作曲家秦文琛称其为“同音控制法”……尽管音乐家们对单音技法的称谓有所不同,但技法背后的创作理念却是大同小异的。所谓单音构成并不是指在音乐中仅用了一个音。当一个音被奏响,如拨动一根琴弦,在基音之上相伴而生的一系列泛音向外扩散,形成余音袅袅之感。同时,作为核心音的“主角”被奏响的过程中点缀着许多“配角”音符,最终在泛音与装饰音的相互碰撞下产生强大的能量。东方以一音为一世界,音高不是定义乐音的唯一标准,音色的力量不容小觑,单个音在启奏与收尾间拥有无穷变化,正如《道德经》开篇所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不妨将乐谱中的“主角”音符比作一粒种子,由种子生长成枝干,再由多根枝干叠置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一生长过程中,播种阶段尤为重要。由于每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