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注重阅读积累,强化思维训练———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策略张言勇(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苏田小学,山东菏泽274600)摘要: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在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习作课堂是教师亟待深入探究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生语文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以阅读为起点,以思维为核心,探讨了切实可行的习作指导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催生支持学生习作能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阅读;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习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直观体现,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常谈常新的话题。从本质而言,习作是兼具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的认知活动,它既强调了知识积累与技巧运用,又注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与灵活思维的有力加持。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指导而言,教师需要改变套路式、流程化的讲练模式,立足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打造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认知闭环,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深度发展搭建螺旋上升的脚手架。一、小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习作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小学生谈“写”色变的现象并非个例。具体而言,小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语言干瘪贫瘠语言是作文的血肉,语言积累不够丰富是影响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相对较为薄弱,在习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匮乏的问题,其外在表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知识犹如散沙储存于脑海,缺乏系统性与结构性,未能真正转化为“属我”素养。在写作过程中时常出现心中有数却不知从何下笔的情况,难以将心中的万千思绪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语言储备不足,句式单一、修辞缺位,造成写作内容空洞、乏味,犹如流水账一般,行文失色;三是语言理解不到位,未能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内在含义以及适用的语言情境,容易出现作文内容重复、词不达意等现象。此外,小学生对语言逻辑关系体悟不够深刻,表达组织能力较弱,语句缺乏逻辑性。2.结构缺乏逻辑写作并不是文字的随意堆砌,而是围绕中心思想的序列化表述,谋篇布局是保证作文内容完整、富有逻辑的核心要素。但是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写作结构不够严谨有序的问题屡见不鲜。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整体性的写作意识。很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