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师范生的教育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2020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高校教育者以新的思考:如何摆脱“面子工程”,对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一、背景介绍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师范专业认证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举措。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以培育大国良师为根本宗旨,出台了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自此,各地高校教师从未停止过对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路径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教育改革渡过了基础阶段,向着质的改变飞跃。在基础阶段,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敢于向传统课堂挑战,通过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和改变,试图为课堂表现注入活力。不可否认,这种行动对教改有一定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学生的传统学习理念,对其增强课堂的参与感和颠覆传统课堂的认同感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先期课程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很多教育工作者反思:这样的课堂改革是否过于追求“表面”?教育改革是否应更深入?师范生教育同样离不开教育改革,师范生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更与国家政策高度相结合。从2021年起,教育部每年都在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类似这种利好政策是振兴整个教育的明智决策。高等院校是培养师范生的重要基地,其毕业生是中小学师资的重要来源。针对高校应如何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应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供参考。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进行了说明,拉开了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的序幕。新时代教师的培养必须在以大爱情怀为基础、以大德风范为中坚、以大智风采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朱永新、郝晓东2021)。遵循此指南,已经有研究人员提出自己构建的体系结构,杨志成(2017)提出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教书能力、育人本领的核心素养结构体系;钟祖荣(2018)也指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四大类八种关键能力。二、现存问题研读已有研究不难发现,大部分研究人员是高校教师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通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如何提高专业人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