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1期2024年1月医学与社会MedicineandSocietyVol.37No.1Jan.20241和经纬ꎬ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长聘副教授ꎬ公共政策研究院署理主任ꎮ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获得公共政策博士学位ꎬ曾任教于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ꎮ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过程、医疗卫生政策、社会政策改革ꎮ在医疗卫生政策的场景下ꎬ专注于用公共政策的普遍性理论解释这个场景的独特规律ꎬ尤其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动态过程和政策选择ꎮ在众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ꎬ包括SocialScience&Medicine、HealthPolicy、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Governance、HealthPolicy&Planning、ChinaQuarterly、PolicySciences等ꎬ亦在中文学术期刊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ꎮ在斯坦福大学全球学术影响力前2%科学家排行榜公共管理与政策门类连续2年榜上有名ꎮ同时是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卫生体系与卫生政策观测站研究联盟核心成员ꎬ并兼任Policy&Society(SSCI公共管理门类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和JournalofAsianPublicPolicy(SSCI区域研究门类一区)副主编ꎬ以及«公共管理评论»«公共行政评论»、UrbanGovernance编委会成员ꎮ特邀来稿用QCA方法打开公共政策试点选择的“黑盒子”———中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策科学逻辑和经纬1ꎬ范雨萌2ꎬ苏芮31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ꎬ香港ꎻ2约克大学商业与社会学院ꎬ英国约克ꎬYO105DDꎻ3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ꎬ广东广州ꎬ510006摘要目的: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背景ꎬ分析大规模政策试验中的试点选择逻辑ꎮ方法:选取国内20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103个试点城市和106个非试点城市)ꎬ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ꎬ结合案例进行阐释分析ꎮ结果:我国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选择呈现5种不同组态ꎬ分别为再接再厉型、取长补短型、一马当先型、背水一战型、以身作则型ꎮ每种组态代表了中央政府特定的试验目的ꎮ结论:在大国治理的复杂场景中ꎬ公共政策试点选择并非线性决策ꎬ多种逻辑在其中发挥作用ꎮ“正向抽样论”与“代表性论”均在本研究中得到部分印证ꎮ试点作为试验性治理的核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