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OI/073以逆向设计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探究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为例朱磊朱磊,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摘要:在“双新”背景下,教学目标、教学定位的变格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创新。“逆向教学设计”以目标明确、教学互动、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一种可以付诸实践的教学模式。以逆向思维为先导的教学设计,将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之前,评价与教学形成螺旋上升模式,不断促进目标的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课文《念奴娇·过洞庭》的教学设计中,围绕由“不知今夕何夕”发出的两个设问,贯穿全篇,启发思考,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充分体现“逆向设计”的优势。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思维;《念奴娇·过洞庭》在“双新”课改的背景下,初高中课堂对“教一学”互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利用自已的专业所长,发挥主导作用。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常谈常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站在输出端,常常忽略学生作为知识接收方的思考和感受。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叫提出了逆向思维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它强调重视学生的深层理解,重视“关键问题”在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核心素养提高。笔者在实践后认为,在日常古诗词的教学中,以关键问题为抓手,逆向对诗歌整体文本进行梳理的方法,对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本、记忆文本都有很好的帮助。本文将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下诗词欣赏《念奴娇·过洞庭》为例,通过逆向思维编排教学设计,引导通向词文本的深层意蕴。一、以终为始,直击关键逆向教学设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①明确学生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会学到什么,什么是学习的重点;②确定学生能够达成预期目标的证据,即如何判定学生已经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③设置相关环节,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设计与常规的教学思维相逆,一般在单元设计和课程设计中,我们习惯于直接设计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得出结果。逆向设计则要求我们先确定“终点”,明确目标,再以目标为导向选择和确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其优点是能够确保所有环节都会导向预期的教学成果,教学活动与预期目标一致,确保了实际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一)寻找教学目标及合理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相一致。在《课程标准》任务群五074/2024/0I/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