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趣小考·SHIOUXIAOKAO文化的韵律。点茶法的出现不晚于五代,在晚唐时期也已经可以发现它的身影了。南宋时期,点茶法由杭州径山寺的日本僧人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并分别发展成抹茶道和高丽茶礼。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关于点茶的描述是这样的:“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轻笼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之起面。”大致意思是在点茶的过程,先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然后以沸水点冲。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个方法看上去十分简单,甚至有当今流行的速溶咖啡这一类快销饮品的“风采”。但实际上,要冲出一盏好茶,匠人精神不可或缺。先从对水的把握来说,点茶对水流的直顺、水量的多少、落水点的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技术含量并没有降低。再从茶末的研磨程度来说,宋人制茶末越制越精细,不少宋代文人也为这细腻的茶末起上生动形象的雅称,有林起名的“瑟瑟尘”,还有苏东坡起名的“飞文八薄�中国人爱茶,茶文化便应运而生。茶是古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调剂,也是文人心境起伏时的良药补汤。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客居临安时,曾写下“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的诗句: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草,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茶、撇沫、品茶。这一联的下半句所描绘的场景,就是当时盛行的饮茶方式-一点茶法。唐人饮茶以煎茶为普遍,而宋人饮茶以点茶为习俗。宋朝人嗜茶,在茶上花的心思可不比唐人少。就以“如何饮茶”这方面来说,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可算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宋人制出如雪如尘的茶末,将其融人于细腻的点茶技艺中,将其带到精彩的斗茶赛上,这是独属宋朝茶雪轻”。为了让精细的茶末与水充分融合,宋人还独创了一种茶具,称为“茶第”,其有美名一“搅茶公子”,是专门用来搅拌茶的工具,可以用金、银、铁等材料制成;到了后期,古人为了使用和携带方便,大部分选择使用竹制茶笼。点茶法还与宋朝斗茶息息相关。在宋朝,斗茶可是一项全民竞技的活动,从宫廷到市井,从达官贵人到普通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斗茶,又名斗茗、茗战。每年清明时分,新茶初上,品相最佳,此时正是古人斗茶最好的时节。宋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使用上好的60食趣小考·SHIOUXIAOKAO水、器,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一般为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斗谁的茶好;二斗谁的点茶技术高。斗茶也分阶段:第一阶段斗香斗味,比的是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第二阶段斗色斗浮,比的是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