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能源环保与安全引言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矿山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开采方式和方法的不当,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矿山地质灾害。比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导致了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包括一些高原湿地、湖泊等。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的山区、丘陵以及高原等地带,矿山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保证矿产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因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一、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1.矿山土地塌陷土地塌陷是指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这种地质灾害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矿山土地塌陷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采空区塌陷。采空区塌陷会导致当地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还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会对当地的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塌陷区土地。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空区不断扩大,导致当地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同时还会对当地的植被生长造成严重影响。(3)地形地貌改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坑和排土场等存在,使得矿山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2.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由地表岩石被水软化,地表松散物质的崩解,在地形条件的作用下,其携带着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以及水的混合物,以一定的速度在山谷、沟道内运动的自然灾害。在矿山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是一种常见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冲击力强,一旦暴发将会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泥石流形成主要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地貌等进行破坏,对地表植被破坏之后使得地表裸露出来。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修复,则会出现地表径流,形成泥石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地貌被破坏之后,地表径流逐渐加大,从而形成泥石流。除此之外,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土等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质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也会形成泥石流。3.崩塌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要面对一些比较陡峭的斜坡地质,在这种环境下的斜坡土体及岩体受到重力作用会与母体发生脱离现象,从而以滚动跳动或者急速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