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研WAIYUJIAOYAN教师·TEACHER0302023年11月Nov.2023课程思政背景下,作为未来英语教育的主力军,英语师范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目前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还存在不足之处,高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高校应该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师范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的“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模型,符合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目标,为高校跨文化思辨能力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根据英语师范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结合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模型和跨文化思辨教学法,从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路径。一、跨文化思辨能力研究现状跨文化思辨能力包括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维度的融合。对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学者们有不同的定义。Deardorff(2006)运用Delphi方法对跨文化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发展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有效、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Paul和Elder(2006)则将思辨能力定义为“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认为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伊蕊(2014)指出,“跨文化和思辨在能力范畴内有很多重叠之处”。段桂湘(2019)认为“跨文化思辨能力能进行不同文化的归纳、欣赏、评鉴和批判性思考,能对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和评价实现跨文化的有效交流。”孙有中(2017)提出了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模型,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学术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个模型认为,高阶语言能力不仅在语法层面上正确、逻辑论证上有效,同时还要具备跨越文化障碍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为培养师范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孙有中(2016)还提出了跨文化英语能力教学的五个原则:“思辨、反思、探究、共情、体验”,以及思辨教学的八个原则:“对标、评价、操练、反思、探究、实现、融合、内容”。这些原则为跨文化思辨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原则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二、课程思政目标和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关于西方的价值观、生活理念和意识形态等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