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医学生考研生理学——突触传递重点知识回顾1.电突触传递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具有双向、低电阻、快速的传递特点。2.经典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3.影响化学性突触递质释放的因素递质释放量主要取决于末梢处的Ca2+内流量。(1)细胞外Ca2+浓度升高和(或)Mg2+浓度降低,递质释放↑;(2)到达突触前末梢动作电位的频率或幅度增加,Ca2+内流↑;(3)其他:突出前受体、神经毒素等。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5.动作电位首先发生在运动/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始段,或感觉神经元有髓神经轴突的第一个郎飞结,因为此处质膜中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密度较大,而在胞体和树突膜中则很少分布。真题再现(2017,X型题)影响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多选)A.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B.动作电位频率C.进入神经末梢的Ca2+量D.突触囊泡大小参考解析递质的释放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的Ca²⁺量,因此,凡能影响末梢处Ca²⁺内流的因素都能改变递质的释放量(C对)。到达突触前末梢动作电位的频率或幅度增加,也可使进入末梢的Ca²⁺量增加,递质释放增多(B对)。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不影响末梢处Ca²⁺内流,与递质释公众号:医学生考研放量无关(A错)。突触囊泡大小与递质种类有关,而与递质的释放数量无关(D错)。本题答案BC(2014,A型题)若干EPSP总和后足以达到阈电位水平,神经元上首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轴突末梢B.轴突始段C.胞体D.树突参考解析由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与多个突触前神经末梢构成突触,突触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突触后膜去极化并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首先发生在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始段(B对)或是感觉神经元有髓神经轴突的第一个郎飞结处,这是因为电压门控钠通道在此处质膜的密度较大,而在胞体和树突膜中则很少分布。本题答案B(2006,A型题)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B.具有“全或无”性质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参考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C对,A错)。IPSP是局部电位,具有等级性电位的特性,其幅度大小与刺激强度相关,不具有“全或无”特点(B错)。其产生机制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使后膜中的氯通道开放,Cl-内流,引起外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