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医学生考研生理学:反射活动基本规律【讲解】一、中枢兴奋的传播特征1.单向传播: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播,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2.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一现象称为中枢延搁。在多突触反射中,兴奋跨越的突触越多,中枢延搁时间越长。3.兴奋的总和:单根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入的冲动引起的EPSP不足以引起中枢的兴奋,多跟传入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引起的EPSP的总和可以引起中枢兴奋,使得兴奋得以传递下去。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的兴奋节律不同,这是因为传出神经纤维受多跟传入神经纤维的支配,并且神经元自身状态也有所不同导致。5.后发放与反馈:发生在环式联系中,此种方式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是正反馈,也可以是负反馈。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缺氧,CO2和麻醉剂等化学药物可以引起化学递质的传递,并且频繁刺激可能会导致递质耗竭,引起疲劳。二、中枢抑制1.突触后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产生抑制作用a.传入侧枝性抑制:兴奋传入中枢后,一方面可以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可以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发出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与其形成突触的神经元。例如:肌梭伸肌群和收肌群的相互协调。公众号:医学生考研b.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向后传播的同时,轴突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枢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地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例如: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支配骨骼肌,同时通过侧枝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就是闰绍细胞,闰绍细胞释放甘氨酸回返性抑制该运动神经元和其他运动神经元。2.突触前抑制:广泛存在于中枢,尤其存在于感觉传入通路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机制讲解见语音)公众号:医学生考研【真题】试题1997N16A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错误的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公众号:医学生考研解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明显不同于神经纤维上的冲动传导(P271),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单向传递: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A对);②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一现象称为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