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6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No.62011年11月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Nov.2011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与政策框架:现状、不足及完善*李艳芳,武奕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减缓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因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各国所认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高碳”型向低碳经济转轨需要注意法律和政策的作用。我国虽然颁布了大量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并形成初步法律与政策框架体系,但是这些法律和政策与满足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国家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与完善政策体系,以对低碳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关键词:低碳经济;气候变化;法律;政策中图分类号:D922.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1)06-0018-07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受到各国一致重视。政策和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能够引导、规范、激励和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检视我国现行与低碳经济有关的立法和政策,探寻其中的问题并对立法与政策框架体系加以完善,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等具有重要作用。一、低碳经济的法律与政策框架(一)低碳经济的法律调整现状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减少碳的利用和碳的排放,并对大气中的碳予以吸收。目前,我国碳减排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主要体现在能源与环境保护立法中,碳吸收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主要体现在资源与生态立法中。2005年2月28日我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12月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制度(第8、9条)、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制上网及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第14条)、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电价制度(第19条)、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制度(第20条)、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制度(第24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第25、26条)等,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非化石燃料的比重。鉴于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专门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