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三昧THESIGNIFICANCEOFTHEBOOK71LegalInformation//2012.9书摘六十年春秋转瞬即逝,昨天已经过去,留下清晰的脚印;今天就在面前,还要努力工作;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充满期待⋯⋯六十岁以后的生活,尽管可能不会再有花环,不会再有奖杯,不会再有辉煌,但是有我的钟爱的事业和亲爱的学生相伴,充满希望,充满快乐,一定会更加美好教书育人是我事业的归宿□杨立新王竹新书出版,说是要为我60岁贺寿,并要我作序。既然如此,仅以我的这篇文章代之,既能够偷懒,又符合贺寿的要求。故为之。我的六十大寿就要到了,学生们商量要给我祝寿,但是有一个问题引起争论,即六十大寿的生日究竟是以虚岁计算还是以周岁计算。周岁论者认为,只有到了周岁,才是真正的到了六十岁;虚岁论者认为,虚岁生日就是结束了五十岁的年代当然是六十岁的开始。考察认为,周岁论者,以北京地区为主;虚岁论者,以东北和很多南方地区为主。如果按照东北的习俗,当然是过虚岁生日,尤其是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更是过九不过十。争论的结果,最后确定按照东北习俗,过虚岁。想一想,其实生日还是以虚岁为好,就因为五十九岁的周岁生日,其实一个人五十岁的年代就已经结束了,开始迈入了六十岁的年华,虽然六十岁还没有满,但是已经开始了,并且要伴随着这一年的时光,五十岁就再也没有你的事了。因此,过虚岁生日,是实事求是;过周岁生日,其实是怕老,有点“装”,尤其是实行退休制度之后,国人更是不愿意让自己更早地接近六十大寿的退休年龄,因此有过“人越长越小”一说,也是被逼的。《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王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书中三昧THESIGNIFICANCEOFTHEBOOK72LegalInformation//2012.9六十大寿,其实多数人是不愿意过的,因为进入六十,就进入了花甲之年,如果是在过去,就是老人了。可是,六十大寿不过也得过,不服老也得服老,因为客观事实摆在那里。不过,在我心里,我还没有老,年幼、年轻的情景都在眼前:五岁记事时,独自生活在姥姥家的山沟里,足有半年,曾经被大鹅“追杀”过,曾经抓住吉普车奔跑而被摔得鲜血淋漓;六岁起就担负起为家里做饭和照顾弟弟的重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务儿童”或者“宅童”。上小学,是我自己拿着户口本,在学校排队报名,开学就光着脚沿着马路边雨水淌成的小溪,自己走到学校上学;从三年级起,开始戴上三道杠,六年级当上了学校少先队大队长,高举一面星星火炬大旗在全校师生面前行进,还有一面一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