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新教材数学研修班训练营专家引领•名校参与•名师共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与作者共同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发展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发展数学抽象素养.(三)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四)教学难点对必要条件的意义的理解。(五)教学过程问题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x2-4x+3=0,则x=1;(4)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和b均垂直于直线l,则a∥b;师生活动:(1)学生经过思考,作出解答.(2)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作出适时评价学生容易得出结论。追问1:对于命题“若p,则q”,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的?师生活动:(1)学生快速作答.(2)教师作出评价后适时引出本节课题——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一般地,(1)“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condition),q是p的必要条件(necessarycondition)(2)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条件p不能推出q,记作p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追问2:判断上面4个命题,p是否为q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师生活动:学生快速作答,教师作出评价。第2页共5页新教材数学研修班训练营专家引领•名校参与•名师共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与作者共同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意图: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使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在总体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感受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必要性.问题2:看这6个命题: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都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4)若x=1,则x2=1;(5)若a=b,则ac=bc;(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师生活动:(1)学生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