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31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标与教材: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必修第二册:5.1;5.2]。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必备知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综合分析、比较、概括主要环境问题与差异,说明、分析、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能够正确分析和说明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核心价值]能够从“人与地如何协调”的视角,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2020年]山东卷第3、4题;北京卷第15题;海南卷第22题[2021年]广东卷第8、9题;6月浙江卷第5题……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1)获取: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2)排放: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原因类型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污染[思考]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提示箭头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②代表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箭头④代表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2.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主要问题具体表现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2)(3)全球性环境问题①表现: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以及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②发展特点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内涵(3)基本原则原则内容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思考]“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