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专项练(一)读“1700~201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答案1.B2.D解析第1题,图示中森林、草原等土地面积减少,而耕地、牧场面积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口的增多。第2题,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率增加;同时,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下表是“我国2012年与201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单位:%)。读表,完成3~4题。类别2012年2017年一类海水:清洁,适用于海洋渔业二类海水:较清洁,适用于水产养殖、海水浴场等三类海水:轻度污染,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四类海水:中度污染一类海水21.326.0二类海水28.436.8三类海水14.411.8四类海水8.97.1劣四类海水27.018.33.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A.适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C.2012~2017年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4.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④过往油轮产生石油泄漏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3.C4.A解析第3题,依据表格信息,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为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了13.1%;丧失水产养殖功能的海域为三、四、劣四类海水,比例占到37.2%。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丧失水产养殖功能的海水比例仍然较大,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第4题,渔业资源枯竭对海水污染影响不大,我国目前并没有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资源将会在2075年前被消耗光。该报告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出各国“生态脚印”大小,即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破坏)程度。据此回答5~7题。5.这段材料表明地球上的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数量上的有限性B.潜力的无限性C.分布的不均衡性和规律性D.资源的紧密联系性6.“生态脚印”说明()A.发展经济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