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4.1走向生态文明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解释环境安全观的内涵。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4.保障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具体措施。知识点0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①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__________,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②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__________又依赖。(2)农业社会时期①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__________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②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____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__________。③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__________。(3)工业社会时期①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__________,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__________,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__________。③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4)不同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资源基础、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出现,都源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伴随着人地关系的演变。2.生态文明的含义①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__________道路,由工业文明向__________转变。②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__________,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__________,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与__________、政治建设、文化建设、__________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B.“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