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1.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2.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2.观察地貌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即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山地→山岭→陡崖。判断1.一般山地规模比山岭大。(√)2.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2.坡度:划分坡的重要标准。(1)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2)影响: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不适宜耕作;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3.坡向: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4.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思考怎样描述南北半球东西向山脉坡向的不同之处?答案北半球一般南坡日照多,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半球则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要根据当地的盛行风向来判定。探究点地貌观察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答案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2.就宏观地貌来讲,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答案丘陵(低山)、平原3.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答案AC。可自流引水至C处。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答案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形类型形态特征等高线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高周低2.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特征地形说明山峰、示坡线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