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答: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极化种类产生场合所需时间能量损耗产生原因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10-15s无束缚电子运动轨道偏移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电介质10-13s几乎没有离子的相对偏移转向极化极性电介质10-10s~10-2s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空间电荷极化多层介质交界面10-2s~数分钟有自由电荷的移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此为电子式极化或电子位移极化。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再为零,此为离子位移极化。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显示出极性,这称为偶极子极化。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这就是空间电荷极化。补充:1、说明巴申定律的实验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巴申曲线如下图所示:1其物理意义在于:在均匀的电场中,击穿电压是气体的相对密度、极间距离S乘积的函数,只要的乘积不变,也就不变。其原因可解释如下:假设S保持不变,当气体密度增大时,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了,相邻两次碰撞之间,电子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减小了,故必然增大。反之当减小时,电子在碰撞前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虽然增大了,但气体很稀薄,电子在走完全程中与气体分子相撞的总次数却减到很小,欲使击穿也须增大。故在这两者之间,总有一个值对造成撞击游离最有利,此时最小。同样,可假设保持不变,S值增大时欲得一定的场强,电压必须增大。当S值减到过小时,场强虽大增,但电于在走完全程中所遇到的撞击次数己减到很小,故要求外加电压增大,才能击穿。这两者之间,也总有一个S的值对造成撞击游离最有利,此时最小。第一章21-4、电解质电导与金属电导本质区别为何?答: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1-6、某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压试验后,其接地放电时间要求长达5--10min,为什么答:由于介质夹层极化,通常电气设备含多层介质,直流充电时由于空间电荷极化作用,电荷在介质夹层界面上堆积,初始状态时电容电荷与最终状态时不一致;接地放电时由于设备电容较大且设备的绝缘电阻也较大则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较大导致不同介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