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课程标准课标解读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结合区域图,明确区域的划分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说明区域的含义和划分目的。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知识点01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的概念:(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2)易错易混点: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3)区域的内涵:内涵举例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例如酷似骨头的甘肃省、形似镰刀的辽宁省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行政区、流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气候、语言文化区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有相对一致性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的最冷月均温都在0°C以上等。2.区域的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③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知识拓展】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藏高寒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的界线大致是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3.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2)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3)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5)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6)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7)400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农耕畜牧、暖温带中温带、森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