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气象灾害课时1洪涝与干旱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与干旱成灾的原因和危害。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与干旱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4.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思考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答案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2.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探究点一洪涝灾害材料一2019年6月,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出现强降雨,导致洪水险情,截止10日上午11时,全县受灾群众5万人,通信出现中断。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1.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答案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