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四部分第四章课时77[基本概念]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生态保护红线1.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基本原理]从人地协调的角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的战略和政策。一、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一、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2)农业社会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一、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3)工业社会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一、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4)生态文明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一、走向生态文明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观下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方向农业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农业,提高附加值;②开拓市场,构建品牌: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单位产量,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③专业化、科技化、机械化:如建设专门的产业带、产业区;发展节水技术、良种、化肥、农药;温室技术、工厂化生产等;提高机械化的比例,降低生产成本;④安全化、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使用有机肥等,提高品质;注重食品安全;⑤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⑥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制造业①方向一: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涉及的产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②方向二:“互联网+”。“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③方向三:绿色发展。降能耗,降排放,增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即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④方向四:服务化交通产业①现代交通业发展的趋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高速化、立体化、绿色化、节能化;②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