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的演变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29[基本概念]溯源侵蚀、下蚀、侧蚀、“V”形谷、峡谷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原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拓宽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流水侵蚀作用的类型与河谷地貌演化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中期后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流水侵蚀作用的类型与河谷地貌演化河流上游落差大,下蚀溯源侵蚀强烈发育为“V”形河谷河流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U”形河谷河流下游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牛轭湖V形河谷V形河谷V形河谷V形河谷V形河谷形态河谷深度大,岩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沉积物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成因落差大,水流急,溯源侵蚀和下蚀强烈人类活动地形崎岖,平地少,人烟稀少,且分散槽形河谷形态河谷宽而浅,河道在河谷内弯曲游荡,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河床沙洲、浅滩众多沉积物沉积物较均匀,以沙粒和淤泥为主成因落差小,流速缓,侧蚀和淤积为主人类活动平原广阔,适合农耕,人口众多思考影响流水侵蚀强弱的因素有哪些?①径流量的大小②水流速度(落差、坡度的大小)③地面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如岩性较软或流经断层,易被侵蚀)④植被覆盖度(植被一方面可以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另一方面植被具有固土的功能,提高了地表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⑤人类活动(如修建堤坝)常见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V”形谷(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曲流(河曲)①地形:地势平坦,地表软硬适度,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地形开阔,河床较浅,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②气候: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不易裁弯取直。③植被:草原地表,有植物根系的固结,蛇曲易保持。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水量小,流速慢河岸向河心方向发展水量大,流速快河岸后退弯曲河道的水流特点:1.水流对凹岸侵蚀强,使河流更弯曲;2.延长了河流的长度,河流容水量增加;3.水流受阻,流速变小,泥沙易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