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专练(2020·7月浙江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1~2题。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岩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1.B2.D解析第1题,由图1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丙地为鞍部;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选B。第2题,图2谷地底部较为平坦,形似“U”形。结合材料信息,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说明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遭受冰川侵蚀作用,D正确。(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3~6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3.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4.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3.C4.A5.B6.C解析第3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4题,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第5题,天津市北部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第6题,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较多,建筑物密集,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7~9题。7.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