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第一部分第五章第4讲课时32[基本概念]喀斯特地貌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遇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流水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喀斯特沉积地貌H2O+CO2+CaCO3=Ca(HCO3)2含有CO2的水,溶解碳酸钙,形成峰林等地表景观。水沿地下裂隙溶蚀,形成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溶洞形成后,沿裂隙下渗的Ca(HCO3)2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于水的碳酸岩沉淀,形成钟乳石、石柱等。形成机制Ca(HCO3)2=CaCO3↓+CO2↑+H2O喀斯特溶蚀地貌喀斯特溶沟石林地质演化•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云南路南石林•约3亿年前,昆明市石林风景区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喀斯特地貌地质遗迹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质演化•峰丛是基部完全相连的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峰丛代表峰林地形中发育较早阶段广西桂林喀斯特峰丛•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奇水美•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它主要由流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质演化•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贵州兴义喀斯特万峰林•以峰谷、峰丛、峰林、溶斗、溶洞、瀑布群、泉群等景观组合为特色•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喀斯特溶洞地质演化•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洞长度257.4km贵州双河洞喀斯特溶斗天坑地质演化•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喀斯特漏斗,又称“斗淋”、“溶斗”、“盘坑”、“盆坑”等,是喀斯特地面经溶蚀及岩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