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改革开放以后的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2005年,洋山港(隶属上海港)一期建成开港,由配套建设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与上海市。目前,上海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洋山港四期建设了自动化码头。图1为“洋山港位置示意图”,图2为“东海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上海在原有港口条件下,建设洋山港将有利于()A.提高上海城市等级B.降低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C.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D.树立国内航运中心的地位2.东海大桥整体呈“S”形走向,主要考虑的是()①降低车速,利于行车安全②降低风浪(潮汐)对桥梁的影响③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海底地质条件差,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开创了“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新局面,为我国能源发展探索出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开发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该融合项目的主要原因是()①风力资源丰富②粮食供应紧张③淡水资源匮乏④能源需求量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与单独海上风电开发相比,融合开发()A.技术门槛低B.投资成本低C.能源供应增多D.生态影响较大5.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可以()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B.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C.减少我国能源需求量D.加大地区电力供应不均衡(2023·福建厦门期末)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内部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冷凉环境。2021年,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中西部建立数据中心,承接东部乃至全国范围的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运算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器安装在海底,通过光缆供电和传输数据)选址三亚南部海域,着力实现“东数海算”。据此完成6~8题。6.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建立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A.清洁能源丰富B.全年气候冷凉C.基础设施完善D.同类产业集聚7.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海底数据中心()A.运营能耗较高B.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C.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较快D.对建设技术的要求较高8.实现“东数海算”,能够()①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持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