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防灾减灾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理解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2.掌握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2.工作内容(1)灾害监测: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二、自救与互救1.灾前准备:对于洪涝、台风等可以较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对于突出的较难准确预测的地质灾害。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2.灾中救助: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3.灾后自我保护:例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等。再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思考在学校怎样避震?答案(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不要再回到教室去。(3)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探究点防灾减灾材料一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材料二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1.材料二所示的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___(填名称)。答案泥石流、山崩、地震水灾2.材料二中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①⑤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