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民事诉讼与仲裁第二章民事诉讼与仲裁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目录0102民事诉讼仲裁法11民事诉讼“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多选题】下列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例题【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应当适用行政诉讼程序。例题(一)两审终审制度(一个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终结)1.四级法院:最高、高级、中级、基层。2.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3.对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说明】如果发现终审判决确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二、审判制度4.特殊情况(一审终审制)①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②适用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③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二、审判制度【记忆提示】对一般诉讼案件适用两审终审制度,而“简易小额诉讼”和“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度。【课外阅读】非诉案件一般是指不需要经过法庭宣判,但需要依照专门法律程序来进行的案件。二、审判制度(二)合议制度1.合议制度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2.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重大疑难案除外)、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一人独任审理外,一律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二、审判制度3.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4.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二、审判制度(三)回避制度【注意1】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适用回避制度,”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注意2】当事人请求上述人员回避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二、审判制度(四)公开审判制度1.法院审理民事或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2.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3.公开审理案件,应当在开庭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以便群众旁听。【注意】在考试中往往将诉讼和仲裁对比考核。二、审判制度【多选题】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