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会计证|建筑师|安全工程师|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银行从业|证券从业|期货从业|经济师|报关员|外销员|执业药师|卫生职称|助理医师|职称英语|职称日语|职称计算机|雅思|公共英语|自考英语|新概念|BEC|托福|公务员|人力资源师|高考|中考|司法考试|更多环球网校: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考试问吧,有问必答!音频、讲义网校免费提供,如有贩卖勿上当,免费咨询:400-678-3456转601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