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021DIY热点抢先看效率还是频率似乎走上老路的处理器AMD的锐龙处理器让它的性能又一次追上了英特尔的脚步,而且在锐龙5000系列(图1)推出后,更呈现出了一些资深DIYer曾经见到的情况,即AMD处理器的效率更高,而英特尔处理器频率更高。在第十代酷睿为了冲击5.0GHz以上的频率不得不付出125WTDP代价的情况下,下一代酷睿据称还会继续提升频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也和历史上非常类似,那就是英特尔的架构升级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为制程升级的不断推迟,使得第十代甚至可能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产品都无法脱离第六代酷睿架构(SkyLake)的桎梏,这种来自2015年的架构在效率上当然难以和来自2017年,而且还得到了更先进制程支持的Zen系列架构相抗衡。在2021年,锐龙5000系列将成为AMD在市场上继续高歌猛进的基础。从性能来说,它们拥有更高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而且特别优化了游戏能力,两者提升分别为19%和26%。所以在频率提升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它们不仅继续提升了多核多线程应用性能,在办公、并行开发、大型计算等方面提升了“传统”优势,还在游戏测试中战胜了频率更高的第十代酷睿的对应型号(图2)。由于十一代酷睿可能要等到2021年3月才会发布,并在更晚的时候上市,在零售市场占有率上已经再次接近历史高位的AMD(图3),完全可能借助锐龙5000的性能与低成本升级能力夺得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有可能取得市占率优势,并在更“顽固”的OEM市场上攻城略地。从现在的信息来看,2021年的处理器市场很可能会被分为上下两段,在2021年下半年,更新一代的锐龙(图4)和第十二代酷睿桌面版就可能出现在市场上,或者至少正式发布。关于这两款产品的具体架构、性能目标等方面的信息,目前披露得还不多,但仅从已经确定的信息来看,它们也将是又一次巨大的进步。AMD基于Zen4核心的处理器将采用更新的5nm制造工艺,同时放弃已经延续了4代的AM4接口。即使仅从制程进步考虑,它的晶体管密度应该也能提升80%,并带来15%的整体性能提升。与之相应的是,英特尔也很可能在第十一代酷睿上市不到一年的情况下推出第十二代酷睿桌面版,它也将终于用上新的10nm制程,而且采用新的长方形LGA1700接口(图5)。在这两款处理器推出的同时,结合新的接口,我们很可能见到新一代芯片组。它们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支持新处理器、新接口,或者按部就班地提升一些周边标准,而是很可能在沉寂多年后,终于开始一些基础总线的升级。不变与大变2021年的芯片组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