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大学生逐渐遗失的传统节日文化本站通讯员李舒鹏王继发高岩报道清明节假期将至,回家祭祀、出行游玩、兼职打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成为大学生节假日日常,各种活动的选择反映了大学生对清明节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那么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在大学生眼中是什么样的?大学生对清明节又有怎样的认识?记者就此问题在校园内展开调查。大学生清明节玩出“新花样”在针对近千名高校学生的网络调查中,约八成学生能立刻说出清明节的具体日期,有两成多学生可以准确背出“二十四节气歌”,但却几乎没人知道清明节扫墓的来历。“清明节又名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祖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来自民生学院戏文专业的学生陈晓楠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一旁的小李同学又补充说:“清明节大概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祀活动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传统活动逐渐消逝,清明节活动在大学生那里玩出“新花样”,采访中,一名女生毫不犹豫地说:“清明节假期当然是外出旅游,我上周就已经和同伴买好火车票准备去泰山玩,不然就有点对不起这三天的法定节假日了”。除此之外,一名男生在谈及清明节时则伤感的说道:“唉,去年的我正努力学习,备战高考,老师为了缓解大家压力组织大家一块去烈士陵园扫墓,瞻仰伟人的同时也让我们散散心,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不知老师、同学们怎么样,所以我想回家看看。”也有同学表示,清明节三天假期来之不易,肯定很多人准备外出旅游,但是考研在即,一定要趁此机会在图书馆里泡上三天,感受书的魅力,提升自我文化素质。在调查中约有7%的学生表示若不是因为放假,自己根本不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时间,64%的同学对清明节有简单认识,仅有8%的参访者表示对这一节日认知深刻。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对于清明节都没有详尽的认识,准备参加清明活动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一定程度上开始逐渐走向衰退的事实。逐渐遗失的节日文化内涵据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约有18%的大学生对于清明习俗由来全然不知。很多同学只知道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但对其具体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放风筝、荡秋千、插柳、寒食等十余种清明民俗活动也鲜为人知。校园中,在传统节日文化被渐渐遗失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同学对清明节的节日内涵与活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