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教学要求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中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交换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分析了商品和价值之后,自然地,就要对货币进行分析。教学要点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教学要点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时间内,商品交换是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换。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出现并发展的。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教学要点价值形式的发展:(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教学要点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教学要点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量的方面)的尺度。商品的价值只有用具有价值的商品才能衡量。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教学要点2、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是因为它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由不具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来执行这一职能。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教学要点3、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但是,在现实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也可以以储蓄的形式贮藏下来。教学要点4、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教学要点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教学要点货币的五个职能是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阶段相应的。货币的五个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要点第二节货币的形式教学要点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1、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被纸币代替,是因为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从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来看,商品转化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